诠释视角

不仅仅只是一个“工具箱”:民族志思维能为动态变化市场提供什么价值?

"abstract wallpaper" by Paul Cross
ORIGINALLY PUBLISHED IN ENGLISH: Beyond the Toolbox: What Ethnographic Thinking Can Offer 作者: JAY HASBROUCK (Hasbrouck Research Group) 译者: YULIN WANG and KAIXIN LI 写于从西雅图飞往法兰克福的汉莎航空490航班上 飞机上的晚餐时间刚过,每个乘客都开始安顿下来,为长途飞行做各自的准备。笔记本电脑、眼罩、充电线、耳机、耳塞、拖鞋、护手霜……大家都显得很忙。我身边的女乘客服了一粒助眠药,盖好了身上的毯子。我也开始查看机上娱乐频道,排上自己想看的电影。当我翻阅纪录片时,我意外地发现了一个名为“ 30分钟设计思维”的教育专题。是的,30分钟! 这个短片是对大众开放的专题片。我越想越觉得它具有一种指标性的意义。表面看来,这标志着大众对设计思维有兴趣,以至于这个30分钟的短片已经被收录到机上精选的娱乐播放列表中。但是,它是否也表明了我们可以将许多人为之贡献了整个职业生涯的实践提炼为容易理解消化的信息短片?它是否印证着“任何人都可以做到”的观点? 当然,你可能会说‘设计思维’在商业世里已经是一个陈词滥调...